1. 首页 > 小常识

古代用什么计时

  古代用什么计时是古代计时的工具,主要有圭表、日晷、漏刻, 都是利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

  那么关于古代用什么计时以及古代用什么计时,原理是什么,日晷,古代四大计时工具,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有哪三种,古代人计时的工具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古代用什么计时

古代用什么计时

  古代用什么计时是古代计时的工具,主要有圭表、日晷、漏刻, 都是利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

   在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在不同的时期,发明和制造了各种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的计时器,其中主要有圭表、日晷、漏刻等。

   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

   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针和刻有刻线的晷面组成,随着太阳在天空运行,晷针的投影像钟表的指针一样在晷面上移动,就可以指示时辰。

   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然而遇到了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

  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

古代有哪些计时方法?

  1.十二时辰制

  西周开始,中国的历法逐渐稳定了一岁十二个月的概念。

  以日比作岁,也采用十二时辰划分一日、并将日期切分点(换日点)固定在夜半。

  十二时辰的十二个时间节点(起点),为十二时。

  以晚上十一点为子时、凌晨一点丑时、凌晨三点寅时、早晨五点卯时、上午七点辰时、上午九点巳时、中午十一点午时、下午一点未时、下午三点申时、傍晚五点酉时、晚上七点戌时、晚上九点亥时。

  2.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3.十时辰制

  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

  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

  4.十六时辰制

  十六时辰制是历算的副产品。

  中国早期的历法,从阴阳五行历转变为四时八节历,历算过程中,将一年切分为十二个月时,会出现以16为分母的分数。

  古代人很早就认识到,一年的长度为365又1/4天,切分为12个月,则每个月30又7/16天。

  十六时辰制,就是配合历算而进行的时间划分。

  4.百刻制

  百刻制是十时辰制的进一步划分,即把十时辰进一步划分成均衡的一百刻。

  百刻制可能起源于商代,有出土的汉代日晷,盘面上的刻度为一百刻中可能用到的69刻。

  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扩展资料:

  时刻制是十二时和一百刻配合使用。

  早期的表述方法为时x刻,即时后第x刻;宋代以后为时初x刻、时正x刻,即时初现后第x刻、时正位后第x刻

  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的一日六十的分法传入中国,与十时辰制配合使用,形成了更点制。

  常用表述方法有x筹y点、x鼓y点、x更y点。

  x筹y点,反映了十时辰制在历算中比十二时辰制更便于筹算。

  钟鼓楼授时,通常鼓声为更、钟声为点。

  古代城市实行宵禁,定时开门、关门,早晨开城门时间并不是太重要,因此人们通常会注意到相当频繁的钟声;晚上关城门时间则需要关注(不注意就得睡城里大街上),因此净街鼓(起更)必然是关注焦点。

  注意点的差别,衍生了一个词汇晨钟暮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时辰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