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小常识

鹬蚌相争告诉的道理是什么

  鹬蚌相争告诉的道理是什么?是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相互钳制,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的。关于鹬蚌相争告诉的道理是什么以及鹬蚌相争告诉的道理是什么呢,鹬蚌相争告诉的道理是什么意思,鹬蚌相争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鹬蚌相争告诉我们什么一个道理,鹬蚌相争说明的道理是什么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鹬蚌相争告诉的道理是什么

鹬蚌相争告诉的道理是什么

  是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相互钳制,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做人要学会忍让,否则会两败俱伤,让第三方得利的。

  鹬蚌相争(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是一则历史寓言故事,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两相争执必会造成两败俱伤,而让第三者获利的局面。

  其结构为主谓式,在句子中可作宾语、定语。

成语故事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

  它常常侵略别的弱国。

  弱国之间,也常常互有磨擦。

  有一次,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

  当时,游说之士苏秦的弟弟叫苏代,他也很善于游说。

  苏代受燕王的委托,到赵国去劝阻赵王不要出兵。

  苏代到了邯郸,见到了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知道苏代是为燕国当说客来了,但明知故问:苏代,你到我们赵国做什么来了?

  尊敬的大王,我给你讲故事来了。

  讲故事,赵惠文王心中不禁一愣。

  苏代说了这个故事:一天,蚌趁着天晴,张开两片硬壳,在河滩上晒太阳。

  有只鹬鸟见了,快速地把嘴伸进蚌壳里去啄肉。

  蚌急忙把硬壳合上,钳住鹬的嘴不放。

  鹬鸟啄肉不成,嘴反被钳住,便威胁蚌说:好吧,你不松开壳就等着。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把你干死?蚌毫不示弱地回敬说:好吧,你的嘴已被我钳住。

  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把你饿死!就这样,蚌和鹬鸟在河滩上互相争持,谁也不让谁。

  时间一长,它们都精疲力竭。

  正好有个渔翁经过这里,见到它们死死缠在一起,谁也不能动弹,便轻易地把它们一起捉住拿回了家。

  苏代讲完故事后,又对赵惠王说:如果赵国去攻伐燕国,燕国竭力抵抗,双方必然长久相持不下弄得疲惫不堪。

  这样,强大的秦国就会像渔翁那样坐收其利。

  请大王认真考虑再作决定。

  赵惠王觉得苏代说的很有道理,就打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

成语寓意

  鹬蚌相争这一则寓言故事告诉人们:做事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做事前要考虑得失,深思熟虑,不能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方面,要互相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

  特别是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结果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

  平时遇到纠结和令人不快的事情,先不要太过计较自己是占了便宜,还是吃了亏,因为这会让自己陷入一种错误的思维,而导致双方争吵不休,相持不下,最终只会让他人趁虚而入,损害了自己和对方的利益,导致双方得不偿失。

鹬蚌相争说明了什么道理

  鹬蚌相争说明的道理是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互相谦让,一味的相互争夺,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最后一无所获,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鹬蚌相争,汉语成语,出自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

  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

  这个故事说明看不到真正的敌人,就会给强敌制造有利的机会,给争执双方带来灭顶之灾。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