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小常识

宋代诗人有哪些

  宋代诗人有哪些是陆游、刘克庄、杨万里、赵蕃、苏轼、梅尧臣、黄庭坚、张耒、苏辙、范成大、王安石的。

  那么关于宋代诗人有哪些以及宋代诗人有哪些人物,唐代诗人有哪些,湖北宋代诗人有哪些,王安石的诗,唐宋古诗三百首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宋代诗人有哪些

宋代诗人有哪些

  宋代诗人有哪些是陆游、刘克庄、杨万里、赵蕃、苏轼、梅尧臣、黄庭坚、张耒、苏辙、范成大、王安石。载入文学史上的诗人,应属于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的范畴的。

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

  诗人,通过诗歌创作、吟咏抒发激情,通过诗歌讴歌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诗歌传颂人间真善美。

宋代诗人有哪些

陆游、刘克庄、杨万里、赵蕃、苏轼、梅尧臣、黄庭坚、张耒、苏辙、范成大、王安石。

  陆游(宋代诗人),(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

  汉族江右民系。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

  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

宋代诗人有哪些?

   宋代诗人大全(总共7868位)[1].是李清照、辛弃疾、苏轼、王禹、范仲淹、范成大、晏殊等人的作品集合。

  向我们展示宋代诗词的繁荣和诗人的奇思妙想。

  下面是我带来的宋代诗人有哪些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陆游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

  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

  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

  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

  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

  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

  著有《诚斋集》等。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黄庭坚引鹤铭入草,雄强逸荡,境界一新。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

  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

  汉族。

  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

  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

  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累赠太师、楚国公。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领导了北宋诗文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

  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

  道号浮休道人、文山。

  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

  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

  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

  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

  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

  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

  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

  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

  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

  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

  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

  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

  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

  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

  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