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小常识

九九重阳节有什么风俗

  九九重阳节有什么风俗是有赏菊、登高、放纸鹞、吃重阳糕、佩茱萸、簪菊花、饮菊酒的风俗的。

  那么关于九九重阳节有什么风俗以及重阳节的风俗是啥,重阳节风俗有哪些 传统,九九重阳节的来历简介,重阳节来历和节日风俗,九九重阳节关爱老人活动方案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九九重阳节有什么风俗

九九重阳节有什么风俗

  九九重阳节有什么风俗是有赏菊、登高、放纸鹞、吃重阳糕、佩茱萸、簪菊花、饮菊酒的风俗。在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做茱萸节的。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重阳佳节,寓意深远,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九九重阳节

有赏菊、登高、放纸鹞、吃重阳糕、佩茱萸、簪菊花、饮菊酒的风俗

  在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做茱萸节。

  重阳节是在农历九月初九,由于九月初九中的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

九九重阳节有什么风俗

   九九重阳节有什么风俗

     九九重阳节有什么风俗,我国历史文化传承悠久,千百年下来我们有不少的特色节日,传统节日代表的是我们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因此我们不能忘记,下面分享九九重阳节有什么风俗。

  九九重阳节有什么风俗1

     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采中草药、遍插茱萸、摆敬老宴、吃重阳糕、制药酒养生、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时节,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俗事象。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每到九九重阳这一日,各地都有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的活动。

  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重阳节其民俗活动甚多,文化内涵丰富。

      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

  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放纸鸢

     放纸鸢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

  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风筝)为主要特征的。

  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在民间传统,重阳节除了登高,放纸鸢也是一个特色。

   至于人们为何要在重阳时放纸鸢(风筝),除了重阳天高云淡,风轻日明,纸鸢可轻松乘风而上的气候原因外,还有些介于巫蓍之间的说法,于不经中颇为有趣。

  传说,重阳时放纸鸢是为了"放晦气",纸鸢飞得越高越远,则晦气也随之高飞远离,更有甚者,还要专门将线弄断,让风筝消失于云天之外。

  另有一种解释则说重阳放纸鸢是"放吉祥"、"放福气",纸鸢飞得越好,则福气越浓,放纸鸢者不仅不能弄断丝线,还要千方百计保护之,因为若是丝线断了,则"吉祥"、"福气"也随之飘向远方。

      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

  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据文献说,登山祈福的习俗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

  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登高所到之处大抵分为登高山、登高楼、抑或是登高台。

  高风俗其由来大致有四: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其三是源于登高辞青;其四是源于附会上一个荒谬传说桓景登山避灾。

     远古时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形成登山祈福习俗。

  西汉戴圣《礼记·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文献记载古人对山既敬畏又充满崇拜,登山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开来。

   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按照天地日月运行规律,重阳这天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间争相趋之的重要民俗事象。

     登高辞青的说法则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

  重阳为秋节,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重阳节登高避灾之神话传说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东汉,传说当时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有个叫桓景的术士认为这一天里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

  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灾的荒谬故事,见于南朝梁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祭祀海神

     重阳节是秋季大节,港、澳、台等地尤其重视在这天举行的祭祀海神活动。

      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

  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一带至今仍盛行,人们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

  无论是祭祖活动还是登高远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

  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

  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

  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辞青

     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清明)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

  如果说上巳是人们度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节日,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们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间有清明节踏青,重阳节辞青的风俗。

      享宴祈寿

     重阳节的求寿之俗,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学作品。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

  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

  在祭天祭祖的基础上加入了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重阳时节的大型饮宴活动,其实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祭祀宴饮发展而来。

  发展至今,摆敬老宴、饮宴祈寿风俗仍在一些地方流行。

      饮菊花酒

     饮菊酒: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

  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是药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菊花酒汉代已见。

  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

  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佩茱萸

     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越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

  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

  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祛火、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插茱萸等古俗则是民间登山驱风邪的行为,重阳节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人们用天然药物茱萸等调整体魄健康,使其适应自然气候变化。

  九九重阳节有什么风俗2

      重阳注重养生

      当心秋燥

     燥为秋令,易伤津耗液;同时,秋季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

  应对秋燥,应少吃辛味的葱、姜、蒜、椒等,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和食品,以养肝气。

  这个季节,喝粥可以减轻人的胃肠道负担,对消化也有帮助。

      温暖睡眠

     睡眠是养生的重头戏。

  秋季夜里凉风习习,很容易受到贼风侵袭。

  若贼风吹在熟睡者的头面部,翌日清晨就会感觉偏头痛;贼风吹在腹部,则会引发腹泻;贼风吹在暴露于外的肢体,还会使肌肉处于紧张性收缩状态。

  因此,这个时节,入睡时一定要避风寒而卧。

  另外,秋季气候干燥、风力大,汗液蒸发快,容易使人出现口干、咽燥、便秘、皮肤干裂。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内的湿度。

      避免盲补

     秋季是进补的时节,很多老人在此时贴秋膘。

  现在,社会上各类养生与健康的科普文章很多,然而有些观点并非适合所有人。

  特别是老年人,一定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补,很多中药补品非常讲究体质的寒热,服用前一定要弄清楚。

      起居有常

     换季时节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好不要打破原有的、已经形成习惯的、稳定的生活常规。

     老年人骨质较脆,是骨关节病高发人群。

  如果家有老人要去登高,一定要提醒他们尽量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注意保护骨关节的健康。

      心情开朗

     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容易因景触情,产生忧郁、烦躁、凄凉、垂暮之感。

  老年人情绪不畅,更会加速生理上的衰老速度,诱发多种疾病。

  子女们应多跟父母唠嗑,多交流。

  九九重阳节有什么风俗3

      重阳节登高是为了什么

      登高辟邪气

     在我国的古代,有着重九一阳登勤之日,地气上升,天气下降的说法。

  而古人们为了避免接触到邪气,所以才在九九这一天登高以避邪气。

  这一说法现在看实在有些不科学。

  不过,九九一般正值秋高气爽的收获季节,举家出游、登高望远在时令上是非常适宜的。

      登高山祈福

     据《礼记·祭法》中有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古代人的生活环境比起现今要艰苦许多,最早时期人们的很多食物大都来自采集和狩猎,而山林中生长的各种植物和动物得以让人类生存和繁衍。

  因此在古代,古人们对于山,特别是高山是有崇拜的。

  因此在九九这一天登高山,也是一种表达人们敬畏崇拜和祈福的一种行为。

      辞青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春季的踏青一说,实际上与之相对的还有秋季的辞青一说。

  据清代潘荣陛编撰的《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

      重阳节赏菊跟谁有关:陶渊明

     据说重阳节赏菊的风俗,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

  后人效之,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菊花的象征寓意

      象征吉祥长寿

     菊花具养性上药,能轻身延年之效用,被誉为十二客中的寿客。

  人们把菊花与其他音韵相同的花草、物象以及文字等相搭配,组成种种内涵丰富的吉祥语图案,以点缀生活,求得幸福长寿。

      象征高雅纯洁

     屈原《离骚》有西餐秋菊之落英。

  白居易《咏菊》有耐寒惟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都是以菊花比喻品行高洁的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雅纯洁的象征。

      重阳节赏菊的寓意

      象征隐归隐的悠然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描绘了隐士隐居在乡野的悠然自得,常被后世所使用,因此菊花也象征着隐士归隐田园的恬静惬意。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