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小常识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是端午节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的。

  那么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以及端午节的由来 和风俗,端午节的由来以及风俗,端午节的风俗与由来,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端午节的风俗及由来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知识答案: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是端午节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习俗主要有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龙舟饭、食粽子、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等的。

  端午节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的节日。

  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习俗主要有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龙舟饭、食粽子、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等。

  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央,正如《易经》九五爻,飞龙在天。

  古人在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以及举办一些喜庆的活动,特别是与龙相应的活动元素,如扒龙舟这类活动,或是借此吉日做一些祈福辟邪的活动等。

  端午是龙的节日,龙及龙舟文化贯穿在端午节的历史传承中。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赋予了保平安的寓意。

  香囊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

  在中国南方一些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简单)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端午节习俗:扒龙舟、挂艾草与菖蒲、端午食粽、端午浴、放纸鸢、佩豆娘、拴五色丝线、打午时水、浸龙舟水、铸阳燧、画额、躲端午、佩长命缕、戴香包、避五毒、采药、制凉茶、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端午雨、跳钟馗、斗草、打马球、九狮拜象。

  

  扩展资料

  端午节的传承发展:

  1、先秦时期

  朱宣咸中国画《端阳佳节》先秦时代,南北风俗各异,端午作为一个节日已各有所侧重。

  南方的龙舟竞渡祭祀仪式鲜见于文献记载。

  北方在战国时代已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

  2、秦汉时期

  到秦汉后,由于国家统一,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端午节就在南北风俗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

  汉时以北方文化为主导,就现文献记载来看,两汉时的端午风俗沿北俗主要以避恶为主。

  古越人最早的历法是干支历,以午月的第一个午日天地纯阳之气极盛的重午日为龙图腾祭祀日。

  汉代时,由于历法变动,为了便于过节,朝廷规定每年的端午节改为阴历五月初五日。

  3、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人们饱尝战乱之苦,所以最重视的端午习俗莫过于辟缯了。

   风俗作为一种社会生活方式来说,随着社会发展,一方面要受到上层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另一方面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的活动,也必然会在风俗生活中积淀。

  因此,本来端午节起源于民间的原始崇拜,但是到了汉末魏晋时,就又被赋予纪念历史人物的内容。

  4、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端午节从风俗形式上都继承了前朝。

  且节日风俗活动,大多演变为节日娱乐活动,充满了节日的欢乐。

  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_诗序》中记述:皇宫端午日盛况,召来儒雅臣僚,大张筵席,广殿肃而清气生,列树深而长风至。

  唐代端午龙舟竞渡尤其值得一道。

  在唐代全盛时期,经济繁荣,人民生活相对稳定,在节日娱乐方面,一方面是上行下效,蔚成风气,另一方面对民间的一些风俗活动也受到官府的支持。

  因此,竞渡之风尤为鼎盛。

  5、宋代

  宋代以后,端午节许多风俗有了新变化。

  汉魏时以朱索、桃印施于门户,止恶气驱瘟避邪,而宋代却讲究贴天师符。

  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云:端午,都人画天师像以卖。

  还有合泥作张天师,以艾为头,以蒜为拳,置于门户上。

  宋代,午节俗也被辽、金两国吸收。

  在端午节还有拜天之礼、射柳之俗及击鞠娱乐活动。

  6、明清时期

  到了明代,端午节又吸收了金人射柳之风俗。

  明代把端午又称女儿节。

  《帝京景物略》云: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不仅节日名称有异宋代,而且民间风俗也有变化。

  北方无江水之便,也就不存在竞渡。

  7、明清时期,端午风俗活动形式变化虽不大,但是规模却愈来愈盛行。

  尤其南方的龙舟竞渡,成为轰动一时的盛举。

  据《武陵竞渡略》记载,龙舟竞渡已不限于端午一天。

  而是四月八日揭篷打船,五日一日新船下水,五日十日十五日划船赌赛,十八日送标。

  还有五月十七八打船,二十七八送标者。

  竞渡规模历时经月。

  对此事或官府先禁后驰,民情先鼓后罢也。

  在宋代就出现的端午贴天师符风俗,到明清时更为流行。

  不但有天师符,还有五雷符、纸符、五毒符、五瑞符等。

  8、近现代

  自民国以来,经过几十年的移风易俗,端午节许多旧的所谓迷信风俗已被人们有意无意地遗忘了,但端午节仍是民间深受欢迎的传统节日,粽子是不可缺少的佳节食品。

  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正式将端午节列为国家法定假日,规定农历端午当日放假1天。

  2009年5月,中国已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程序,申报的遗产名称为中国端午节 。

  2009年9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中国端午节名列其中。

  这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子健常识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